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

看到孩子的表現,只能用"激賞"二字來形容

Lego 讓許多大人跟小孩都十分著迷,愛不釋手.... 但是,看著孩子們玩Lego,也會是另一種"著迷"。
10/29
*今天的機器人任務:有兩個壞人抓走了人質,學生們必須設計出一警車機器人,去搶救人質。
首先關犯人的倉庫前面有一警報機關,學童須先將警報解除,再進入第二現場,到關犯人的房間裡,將兩位壞人打倒,平安接回人質。

孩子們聽完老師所規定的今天機器人任務, 問了一些問題:


最後老師在問還有問題ㄇ?學生們點頭說"OK,沒問題",表示他們已接受此次挑戰...
當學生回到座位後,每個孩子便開始動手組裝操作。

每一個孩子專注的神情,每個人不停地從lego盒中,拿出各種合適的零組件,開始拼裝要幫他們達成任務的模型汽車....(學童彼此還能閒話家常,談論各自學校發生的趣事,真像小大人。)

每個學生們都在乎"這是誰的點子?" 再做的過程中,都會看一下別人的進度,一 發現彼此的創作雷同,會嚷著說"喔 你是不是 模仿我的",有個小子還說:"請尊重智慧財產權",哈...其實大家應該想法都是不謀而合才是?!

有2個孩子知道要拿著模形去比對任務現場的大小,而非一股腦一直拼裝,
他在一邊比對的過程中,他發現他原本的構想是不太合乎實際狀況,抬起頭望著老師,"該怎麼做呀?"第一次老師笑而不答,孩子繼續用手擺弄著....另一位同學過來發聲了"其實你只要這樣、這樣就可以了ㄟ...哈" 倆人回到座位繼續拼裝,不過還是開玩笑爭著說到底該算誰的idea?一位學生拿著組裝好的模型去案發現場比對時,突然問老師:"人質是站著?坐著?還是躺著?"
老師笑著回答說:"都可以!"
(這時引起所有學童的觀注與討論,他們發現隨著人質及壞人的姿態不同,模型機器人的力臂,開始有了不同的創意組合,)



課後,與爆米花老師談論:這種學習情境why未能順理成章地遷移至學校內的教室或其他科目,
也許是上課老師的教學方式不同,沒激起孩子的鬥志跟挑戰心。

沒有留言: